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
发布时间:2013-3-6 14:32:47 浏览次数:8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

1 绝对值:

⑴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⑵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2 乘法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 (这个公式初中没有学习,但是高中经常应用,应当熟练掌握)

⑶立方和公式:

(这个公式初中没有学习,但是高中经常应用,应当熟练掌握)

3 分解因式

⑴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⑵方法:①提公因式法,②运用公式法,③分组分解法,④十字相乘法。

4 一元一次方程

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关于方程 时,方程有唯一解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7 一元二次方程                 

, 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 的一次函数。②当 与对应的因变量 =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 0, O,则经2、3、4象限;当 0, 0时,则经1、2、4象限;当 0, 0时,则经1、3、4象限;当 0, 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 0时, 值的增大而增大,当 0时, 值的增大而减少。

4)二次函数

①一般式: ),对称轴是

②顶点式: ),对称轴是

③交点式: ),其中( )是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5)二次函数的性质

①函数 对称。

)左侧, 值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 的值随 时,

)左侧, 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 的值随 时,

9 图形的对称

(1)轴对称图形:①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②轴对称图形上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两点确定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中心对称图形:①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他的对称中心。②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10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 轴或纵轴, 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 ①若 关于

②若 关于

③若 关于原点对称,则有 对称,则有 ⑤若 关于直线 的形式,其中 是正整数。
2扇形统计图①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②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度的比。

3各类统计图的优劣①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②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③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5平均数对于 ,我们把 )叫做这个

6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7中位数与众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大的那个数据叫做这个组数据的众数。③优劣比较:平均数:所有数据参加运算,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用,但容易受极端值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少,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众数:各个数据如果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的意义。

8调查①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②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③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小部分个体,因此他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9频数与频率①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②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10数据的波动①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②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③标准差就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④一般来说,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11)事件的可能性①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肯定他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②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③一般来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2概率:①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②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③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不可能事件)

● 第三讲 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

专题一  数与式的运算

 

要点回顾

 

1.绝对值

[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即 表示                              的距离.

[4]两个绝对值不等式:

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和公式:                                    

[3]完全平方差公式: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公式1] (立方和公式)

[公式3]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

(1)           ;(3)            .

[2]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叫做 ,其中 叫做 的立方根,记为 的式子,若B中含有字母,且 分式.当M≠0时,分式 的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是分式时,

说明:繁分式的化简常用以下两种方法:(1) 利用除法法则;(2)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母(子)有理化

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例题选讲

解下列不等式:(1) >4.

 

 

 

 

计算:

(1)

 

 

 

 

 

(3)

 

 

 

 

 

已知x2-3x-1=0,求 ,求 的值.

 

 

 

 

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1)

 

 

 

 

(3)

 

 

 

的值.

 

 

 

 

化简:(1)

(1)解法一:原式=

(2):原式=

说明:(1) 分式的乘除运算一般化为乘法进行,当分子、分母为多项式时,应先因式分解再进行约分化简;(2) 分式的计算结果应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巩固练习

 

  1. 解不等式  的值.

 

 

  1. 的值.

 

 

  1. 的值.

 

 

  1. 计算             (2)              (4)

    [5]  (立方差公式)

    由于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是互为逆变形,所以把整式乘法公式反过来写,运用上述公式可以进行因式分解.

    2.分组分解法  

    从前面可以看出,能够直接运用公式法分解的多项式,主要是二项式和三项式.而对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如 型的因式分解

        这类式子在许多问题中经常出现,其特点是:①二次项系数是1;②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③ 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

    型的因式分解

    分解成 分解成 写成 ,如果它正好等于 ,那么 ,其中 位于下一行.这种借助画十字交叉线分解系数,从而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

    必须注意,分解因数及十字相乘都有多种可能情况,所以往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确定一个二次三项式能否用十字相乘法分解.

    4.其它因式分解的方法

    其他常用的因式分解的方法:(1)配方法   2)拆、添项法

    例题选讲

    例1  (公式法)分解因式:(1)

    例2  (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1)

    (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3)

    解:(1)

    (2)

       (3)分析:的二次三项式,这时常数项是 ,把 ,正好是一次项系数.

    解: 整体看作一个字母 解:

    (十字相乘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

    解:(1)

           (2)

    说明: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很重要.当二次项系数不是1时较困难,具体分解时,为提高速度,可先对有关常数分解,交叉相乘后,若原常数为负数,用减法”凑”,看是否符合一次项系数,否则用加法”凑”,先”凑”绝对值,然后调整,添加正、负号.

    例5  (拆项法)分解因式                              (2)                (4)

    2.已知 的值.

    3.现给出三个多项式, ,求证: ,用配方法将其变形为:                          .

    由于可以用 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

    [1]Δ   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2]Δ   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3]Δ   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定理:如果一元二次方程 ,那么:

      特别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x2pxq=0,若x1x2是其两根,由韦达定理可知  

      x1x­2=-px1·x2q,即      p=-(x1x­2),qx1·x2

    所以,方程x2pxq=0可化为 x2-(x1x­2)xx1·x2=0,由于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pxq=0的两根,所以,x1x2也是一元二次方程x2-(x1x­2)xx1·x2=0.因此有

      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x2(x1x­2)xx1·x20

    例题选讲

    已知关于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 ,试求 的值.

    例3  的两个根,试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3)

    例4  已知 的两个实数根.

    (1) 是否存在实数 成立?若存在,求出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 ,使 的两个实数根,∴ 是一元二次方程

    ,但 ,使

    ∴ 要使其值是整数,只需 ,注意到 的值为整数的实数

    巩固练习1.若 的两个根,则                    B.                          D. 是一元二次方程 和完全平方式           B.                   D.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3.设 的两实根, 的方程 = ___ __满足 = ___ __= _____ .

    5.已知关于 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等于11,求证:关于 有实数根.

    6.若 的方程 都大于1.    (1) 求实数 ,求 【要点回顾】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                                              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叫做 轴或纵轴, 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

    对称点或对称直线方程

    对称点的坐标

                  

                  

    原点

                  

                  

    直线

                  

    直线

                   

    直线

                  

    直线

                  

     

    2.函数图象

    [1]一次函数:                          称 的一次函数,记为: =0时,称 的正比例函数。
    [2]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是          的一条直线,当     时,图象过原点及第一、第三象限,yx的增大而       ;当        时,图象过原点及第二、第四象限,yx的增大而         .

    [3]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 (k≠0),则当      时,yx的增大而     ;当     时, yx的增大而       .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数 (1) 关于x轴对称;(2) 关于y轴对称;(3) 关于原点对称.

    2已知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过第一、二、三象限且与xy轴分别交于 两点,O为原点,若ΔAOB的面积为2,求此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如图,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 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解:(1) 的图象上,  又 的图象上,  ,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在坐标原点,D在第一象限角平分线上,又知 ,求

    3.如图,已知直线 交于 的横坐标为 的值; 的另一条直线 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 ,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