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12-6-12 8:04:35 浏览次数:133

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

 

清溪中心学校    刘仁秀

 

曾记得,有一年的高考作文,谈心理承受力问题。众多考生中,置父母养育之恩于不顾,置自己四肢健康于不顾,胡编父母双亡者大有人在,乱造自己因祸致残者比比皆是,似乎一夜之间,中国的孤儿残疾人都涌进了高考考场。为了应试,为了感动评卷人,考生不惜以“家破人亡”为代价,为分贬人,为文矫情,这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敲响了警钟: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作文心理健康问题。

一、思想健康

文以载道,就是文章应该表达一定的观点和主张,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

极作用。文章质量的高低,其关键不在于表达技巧,而在于它的思想内容,因为内容大于形式。内容不健康,观点有毛病,即使技巧性再强,也不能算是优秀之作。

1、材料毫无意义

材料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思想性。有些学

生在选材上着眼于细枝末节,纠缠于身边无关痛痒的东西,并以此铺叙成篇,思想性不强。比如,《责任》一文中,张三放在书包里的手表不见了,李四说是张三自己的责任,他为什么放在书包里,王五说是值日生的责任,他为什么没有把门锁好,赵六说是保卫科的责任等等。这样的文章虽然不离题,不消极,也没有观点上的错误,但思想意义太淡薄了。更有甚者,一位学生在题为《快乐》作文中写到,自己把痰吐到纸上,然后放进班上一个胆小的女同学的书包里,让女同学吓一跳,并以此为乐,这样的作文,哪怕语言再生动,结构再严谨,也不能算是一篇好好作文。

2、情绪低沉消极

在批改作文中,我们会不时发现有的学生在文章中流露低沉消极的情绪。或

悲叹人生的寂寞,或感慨世态的炎凉,或泣诉命途多舛,给人一种前途渺茫、无可奈何的冰冷感觉,或者与世无争,甘愿认命,不思奋斗。一位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到:“中国只能出一个毛泽东、一个钱学森、一个鲁迅。我们不过是平凡的小草,就老老实实地安分守己,何必去与人抗争呢?”这不消极吗?有些作文通篇发牢骚,泄愤懑,缺少昂扬积极的进取心理,缺乏新世纪青年学生应有的抱负和气势,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3、观点片面或错误

古人云:意犹帅也。这就是说,文章的观点处于主导地位。可以说,任何文

章的衡量标准都十分强调立意。立意应当正确、恰当、不片面。在批改作文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观点片面或错误的文章。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中学生目前的任务就是读好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要去管社会风气、腐败现象,主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些同学认为“老实就是无能”,“一切向钱看”,“不必关心他人,人不为己,天诛地来”。这些观点或是片面或是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不足以服人,它都将影响文章的思想性。

二、人格健康

     “文本第一(卷面文章做得好),人本居次(真不真无所谓)。”考试的魔棒,使作文教学自然而然也是无可奈何地走向短视与功利。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在作文中大力提倡乐于助人的精神,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的狭隘心理。作文的人格分离使作文心理陷入畸形。因而,作文健康要从人格健康抓起。

  1. 求真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一文中毫不留情地指斥所谓的“作文秘诀”,最后

语重心长地指出:作文若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叶圣陶也曾说:“作文即做人。”两位大师的话无不昭示这样的道理:做人作文都要求“真”。

“言为心声”,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学生写出真实的自我,写出自我对人生最真实的感受,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反之,如果作文时真情不投入,那么写出来的就只能如一具无血无肉无灵魂的“木乃伊”。

作文的求真,是生活的艺术表现,是健康人格的文本呈现,绝不要求作文一笔一画摹写“真人真事”,更不要求作文“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来由”。

  1. 求美

一篇真正的好文章,一篇健康的作文,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唯有求美,文章

才能感动人,才能成为赏心悦目的“美文”。

作文的美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明辨是非的审美理念。那种以怪为美,以丑为美,以标榜另类为前卫的作文思想,无论它文字多“酷”、“概念”多新,都不能成为好文章。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语言的取舍,从深层探究,在于审美心理。现代中学生作文中,新词汇、新句式伴着他们跳跃的新思想向我们传递着时代气息,这是可喜的;然而词语不加区分的“套用”,标新立异的“杜撰”,还有文中的污言秽语,便透露出现代中学生心理的稚嫩,审美的偏差。报纸上一篇《汉语学博导看不懂儿子的作文》报道便是有力的证明。

三、思维健康

江泽民主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作文贵在创新。创新作文要有思辩性、独立性、创造性。目前学生作文思维的不健康主要表现在:

  1. 偏激思维

也许是为了张扬个性,也许是为了追赶新潮,现代中学生作文中的偏激思维

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一块心病。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有的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出现,有的以不屑一顾的口吻调侃,对待各种事情,不管是否合理,都说一个“不”字以显示其独特的个性。不作理性分析,缺乏辩证思维,以偏概全,钻牛角尖,强词夺理,使作文丧失“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人文力量。现在的一些“新概念”作文已露出这样的苗头。以这样的思维写成的作文必定是不健康的。

  1. 平庸思维

内容苍白,面目陈旧,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缺乏写作的独特性,这是思维

“亚健康”的表现。无论是立意、结构、举例,都求传统套路,不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不肯换个角度看问题,不敢独出心裁谈问题,思维取向单一。如写学习刻苦,只强调“头悬梁锥刺股”;写交友,便一味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援引事例,是“陈谷子烂芝麻”的老论据。韩寒在《三重门》中对此有过辛辣的嘲讽:“几个例子,莫不过居里夫人、瓦特、爱迪生、张海迪……勤奋学习加上爱因斯坦,不怕失败的是爱迪生,助人为乐的是雷锋,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兢兢业业的是许虎,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是这些定死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这类作文就象老和尚念经,没有生气,也没有锐气,虽然不会出错,但也不会出新,读起来象喝一杯白开水,没有味道。

分析造成当前学生作文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突出了“钱”的地位,独生子女享受多于磨难,这些都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以致在制定人生目标和处理事情时,存在功利、狭隘心理。

其次,受教育小环境的影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今天,“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为了高考,造假作文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现代学生阅读存在问题。平时学习紧张,阅读时间有限。即使有那么一点阅读时间,看的无外乎是武打或言情小说,这对写作并无多大益处。阅读时间少,又有偏差,这使得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较低。

第四,不能“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缺乏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

作文心理健康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不利于作文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根治这些弊病,并开辟作文教学新天地呢?

  •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要写好作

文,就要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一方面要让他们尽快摆脱题海,利用文学社、黑板报、朗诵比赛、主题班会、课前演讲等活动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可组织他们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并适时让他们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关心时代和社会发展,培养他们写实事、抒真情、说真话的写作态度,使作文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一个同学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感到,要使学生充实起来,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课外活动。改革的前提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正确的转变,变应试教育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育者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制约其教育行为。只有转变了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学生生活才能从枯燥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 要扩大学生的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学生应

多读多看,广泛阅读。因为书刊中蕴蓄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宝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可资学习的各种需求。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为此,鼓励订阅报刊,开辟阅读园地,制定阅读计划。阅读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坚持写日记、周记、随感等,可不论体裁,不计形式,有感即发,随想随写,以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良好习惯,这样就能提高阅读效果。

  • 要加强学生感悟

写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述,而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没

有对生活的感悟就谈不上写作了。要加强学生的感悟,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去关心身边平凡的人和事,用敏锐的眼光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要让他们对生活中的某一类事物、某一种现象多加思考,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深入体验情感。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听觉的、视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器官去直接感受生活,并且要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地体味人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触发自己的灵感,才能形成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

 

清溪中心学校    刘仁秀

 

曾记得,有一年的高考作文,谈心理承受力问题。众多考生中,置父母养育之恩于不顾,置自己四肢健康于不顾,胡编父母双亡者大有人在,乱造自己因祸致残者比比皆是,似乎一夜之间,中国的孤儿残疾人都涌进了高考考场。为了应试,为了感动评卷人,考生不惜以“家破人亡”为代价,为分贬人,为文矫情,这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敲响了警钟: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作文心理健康问题。

一、思想健康

文以载道,就是文章应该表达一定的观点和主张,必须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

极作用。文章质量的高低,其关键不在于表达技巧,而在于它的思想内容,因为内容大于形式。内容不健康,观点有毛病,即使技巧性再强,也不能算是优秀之作。

1、材料毫无意义

材料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思想性。有些学

生在选材上着眼于细枝末节,纠缠于身边无关痛痒的东西,并以此铺叙成篇,思想性不强。比如,《责任》一文中,张三放在书包里的手表不见了,李四说是张三自己的责任,他为什么放在书包里,王五说是值日生的责任,他为什么没有把门锁好,赵六说是保卫科的责任等等。这样的文章虽然不离题,不消极,也没有观点上的错误,但思想意义太淡薄了。更有甚者,一位学生在题为《快乐》作文中写到,自己把痰吐到纸上,然后放进班上一个胆小的女同学的书包里,让女同学吓一跳,并以此为乐,这样的作文,哪怕语言再生动,结构再严谨,也不能算是一篇好好作文。

2、情绪低沉消极

在批改作文中,我们会不时发现有的学生在文章中流露低沉消极的情绪。或

悲叹人生的寂寞,或感慨世态的炎凉,或泣诉命途多舛,给人一种前途渺茫、无可奈何的冰冷感觉,或者与世无争,甘愿认命,不思奋斗。一位同学在周记中这样写到:“中国只能出一个毛泽东、一个钱学森、一个鲁迅。我们不过是平凡的小草,就老老实实地安分守己,何必去与人抗争呢?”这不消极吗?有些作文通篇发牢骚,泄愤懑,缺少昂扬积极的进取心理,缺乏新世纪青年学生应有的抱负和气势,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3、观点片面或错误

古人云:意犹帅也。这就是说,文章的观点处于主导地位。可以说,任何文

章的衡量标准都十分强调立意。立意应当正确、恰当、不片面。在批改作文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观点片面或错误的文章。比如,有的同学认为中学生目前的任务就是读好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要去管社会风气、腐败现象,主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些同学认为“老实就是无能”,“一切向钱看”,“不必关心他人,人不为己,天诛地来”。这些观点或是片面或是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不足以服人,它都将影响文章的思想性。

二、人格健康

     “文本第一(卷面文章做得好),人本居次(真不真无所谓)。”考试的魔棒,使作文教学自然而然也是无可奈何地走向短视与功利。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在作文中大力提倡乐于助人的精神,在生活中却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的狭隘心理。作文的人格分离使作文心理陷入畸形。因而,作文健康要从人格健康抓起。

  1. 求真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一文中毫不留情地指斥所谓的“作文秘诀”,最后

语重心长地指出:作文若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叶圣陶也曾说:“作文即做人。”两位大师的话无不昭示这样的道理:做人作文都要求“真”。

“言为心声”,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学生写出真实的自我,写出自我对人生最真实的感受,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反之,如果作文时真情不投入,那么写出来的就只能如一具无血无肉无灵魂的“木乃伊”。

作文的求真,是生活的艺术表现,是健康人格的文本呈现,绝不要求作文一笔一画摹写“真人真事”,更不要求作文“字字有出处,事事有来由”。

  1. 求美

一篇真正的好文章,一篇健康的作文,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唯有求美,文章

才能感动人,才能成为赏心悦目的“美文”。

作文的美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明辨是非的审美理念。那种以怪为美,以丑为美,以标榜另类为前卫的作文思想,无论它文字多“酷”、“概念”多新,都不能成为好文章。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作文语言的取舍,从深层探究,在于审美心理。现代中学生作文中,新词汇、新句式伴着他们跳跃的新思想向我们传递着时代气息,这是可喜的;然而词语不加区分的“套用”,标新立异的“杜撰”,还有文中的污言秽语,便透露出现代中学生心理的稚嫩,审美的偏差。报纸上一篇《汉语学博导看不懂儿子的作文》报道便是有力的证明。

三、思维健康

江泽民主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作文贵在创新。创新作文要有思辩性、独立性、创造性。目前学生作文思维的不健康主要表现在:

  1. 偏激思维

也许是为了张扬个性,也许是为了追赶新潮,现代中学生作文中的偏激思维

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一块心病。介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有的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出现,有的以不屑一顾的口吻调侃,对待各种事情,不管是否合理,都说一个“不”字以显示其独特的个性。不作理性分析,缺乏辩证思维,以偏概全,钻牛角尖,强词夺理,使作文丧失“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人文力量。现在的一些“新概念”作文已露出这样的苗头。以这样的思维写成的作文必定是不健康的。

  1. 平庸思维

内容苍白,面目陈旧,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缺乏写作的独特性,这是思维

“亚健康”的表现。无论是立意、结构、举例,都求传统套路,不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不肯换个角度看问题,不敢独出心裁谈问题,思维取向单一。如写学习刻苦,只强调“头悬梁锥刺股”;写交友,便一味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援引事例,是“陈谷子烂芝麻”的老论据。韩寒在《三重门》中对此有过辛辣的嘲讽:“几个例子,莫不过居里夫人、瓦特、爱迪生、张海迪……勤奋学习加上爱因斯坦,不怕失败的是爱迪生,助人为乐的是雷锋,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兢兢业业的是许虎,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是这些定死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这类作文就象老和尚念经,没有生气,也没有锐气,虽然不会出错,但也不会出新,读起来象喝一杯白开水,没有味道。

分析造成当前学生作文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突出了“钱”的地位,独生子女享受多于磨难,这些都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以致在制定人生目标和处理事情时,存在功利、狭隘心理。

其次,受教育小环境的影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今天,“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为了高考,造假作文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现代学生阅读存在问题。平时学习紧张,阅读时间有限。即使有那么一点阅读时间,看的无外乎是武打或言情小说,这对写作并无多大益处。阅读时间少,又有偏差,这使得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较低。

第四,不能“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缺乏独立思考和辩证思维。

作文心理健康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不利于作文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根治这些弊病,并开辟作文教学新天地呢?

  • 要丰富学生的生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要写好作

文,就要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一方面要让他们尽快摆脱题海,利用文学社、黑板报、朗诵比赛、主题班会、课前演讲等活动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可组织他们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并适时让他们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关心时代和社会发展,培养他们写实事、抒真情、说真话的写作态度,使作文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成为每一个同学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感到,要使学生充实起来,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课外活动。改革的前提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正确的转变,变应试教育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教育者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制约其教育行为。只有转变了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学生生活才能从枯燥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 要扩大学生的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学生应

多读多看,广泛阅读。因为书刊中蕴蓄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宝藏,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可资学习的各种需求。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为此,鼓励订阅报刊,开辟阅读园地,制定阅读计划。阅读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坚持写日记、周记、随感等,可不论体裁,不计形式,有感即发,随想随写,以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良好习惯,这样就能提高阅读效果。

  • 要加强学生感悟

写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述,而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没

有对生活的感悟就谈不上写作了。要加强学生的感悟,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去关心身边平凡的人和事,用敏锐的眼光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人生,善于联想和想象。要让他们对生活中的某一类事物、某一种现象多加思考,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此外,还要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生活,深入体验情感。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听觉的、视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器官去直接感受生活,并且要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地体味人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触发自己的灵感,才能形成自己的真切感受和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