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均衡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发布时间:2012-9-27 14:01:43 浏览次数:180

 

  

 

 

浅谈教育均衡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南昌县莲塘四中   罗丽芳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历史重任,教师面临更大的考验与挑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成长与发展。在探索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教学反馈与评价

教育均衡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而学校的生命线就是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均衡;因此,我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数学教师,认为要达到数学教学水平的均衡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⑴搞好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培养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多种手法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3)及时的教学反馈与评价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保障。

数学这一学科的特点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同时又具有实践性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现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当前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过程。那么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呢?

一、搞好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培养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同时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平时在走进课堂后要有激情的去讲课才会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和情绪。如果教师板着脸进教室,面无表情的上课,那么学生的情绪也就无法活跃,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肯定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若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那么学生的神情也会调动的积极活跃,紧跟上课堂思维。从而教学也将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有问题的学生,而是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不对之处,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和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知识,完成了学生任务。

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法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他们不只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得法,学习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素质潜能。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的态度和蔼亲切,语言生动幽默。教师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与学生交谈,就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他们才会把你当作朋友式的教师,会向你倾诉心里的想法或者思想上的困惑,如果好感于教师,也就会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生动而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欢迎期待这样的老师的到来,因为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带来了快乐。

2、授课应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式的进行。数学这门学科的连贯性强,新的知识往往建立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讲解新课之前总要把与此课有关联的旧知温习导入再逐步加深,学生就比较易于接受。同时将相近的知识进行类比学习,必要时还需建立知识框架图。

3、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教学模具,实施趣味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多看教学参考用书,把握教学目标,吃透重点、难点,并及时归纳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要丰富教师内在的学识,而且要想办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说勤动脑、想办法不但要让学生听懂,还要增加趣味性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相交线一节时,我用钉子把两根粗细均匀的筷子钉在一起,变换角度形象地让学生观察对顶角的变化,根据直观的现象结果由学生归纳出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在讲解三角形的定义时,请所处不同位置的三位同学代表三角形的三顶点,演示出三“点”若站在一排就无法组成三角形现状,从而揭示出定义中三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原因。上述案例子都是把抽象问题变为具体形象问题,学生们很易于理解接受,并印象深刻。

4、鼓励表扬学生大胆提问、设想,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创新思维。有些同学害怕提问,生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遭同学们的笑话,因此对于不论学习成绩优劣的同学提的问题,我都会耐心解答,并及时给予表扬,“你的这个想法很不错…”,“问题提的太好了,说明你动脑筋思考了…”“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等等许多鼓励的话语,以增加学生提问与思考的积极性。而且每节课都会留有几分钟的提问时间。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班上举手发问的同学由少数几个变成了很活跃的多数,课堂气氛也变得比较热烈,还真的不能小瞧这些小家伙,有时提的问题连教师都始料不及,思维转得比你还快,得认真想想才能回答。实实在在应了一句教育名言——“教学相长”,这又何尝不是作为教师的乐趣呢。教师不但培养了学生爱提问、有问题要及时解决的好习惯及一题多解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在班级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5、根据教学内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观察思考能力、动手的实践能力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思考"与"探究"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时,虽然在小学时已经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内角和的推理证明过程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整节课大部分的时间由同学们用课前准备好的纸和剪子四人一组地动手合作探究,有的同学剪下两个角拼在第三个角处,有的剪下一个角拼接,教师适当点拨: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理论证明内角和等于180度吗?然后又由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推理过程,不足之处其它同学补充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及目标都完成的比较好,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

6、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学生总会受到教师的喜欢,提问是这些优生,表扬还是这些优生,而其它学生呢,尤其是后进生,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会以消级的态度、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放弃对这门功课的学习。我们的教学并不能仅仅只针对少数的优等生,否则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数学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象我班上有个学生,他的数学成绩较差,但是却有个特点:非常喜欢画画,而且画的不错。有一次上数学课我发现他并没有听讲,而是在画一个方凳。我轻轻走过去拿来画纸,他用忐忑不安的目光注视着我,怕我会批评他。我一边展示给大家看一边说:“画得真象,功底很不错,但是有一个地方画得不象。”他瞪大眼睛仔细听我接着说“不论从哪个视角看,方凳的四条腿之间应该是相互平行的,而且近处的腿长,远处的腿短”“你没有画好它的原因在于你的数学学得还不够扎实,还有,若以后要当建筑设计师,还要懂得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还有轴对称图形既结实又美观等等这些道理,数学的世界可丰富了,如果学好数学对你画画是很有帮助的,那么你的画就会画得更好了。所以上数学课一定要认真听讲哦”。这位学生后来上数学课变得与以前判若两人,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数学成绩由以前的在及格线上下波动而跳到了70多分这档。由于学生之间必定存在着个性差异,就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三、及时的教学反馈与评价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保障。

 数学离不开多做多练,教学评价的手段有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课后练习,测验等等,它们都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从评价结果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这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保障。

总而言之,教师在数学教学手段上要追求传统性与现代型的结合,数学的教学方法上要注意讲练与探究的配合,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上要提倡逻辑性与认识性的整合,既重视数学学习的目标结果,也要重视这个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不但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作者:张中波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