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总结
发布时间:2013-2-2 14:37:39 浏览次数:169

初中数学研修日志
    自从参加2011年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本人有意识的在网上学习、学习优秀老师的成功经验,学习专业知识,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次培训不同于往年的大统一,根据教师教龄、教学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培训,形式很好,内容很好,本人受益匪浅。
     首先教学观的变化
     数学教学活动不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构建信息。学习者学到的知识是已有知识经验的“生长”。因此《标准》体现的教学观是构建主义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引下,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机会。与此相伴的是,教师的角色在做出改变。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等。“合作者”的含义包括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其二学习观的变化
      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重结果,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往往被单调机械的条文所取代,这样的课程内容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上的被动接受及机械记忆。《标准》从数学学习内容及数学学习方式两方面对传统的数学学习观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从而建立起了以建构主义学习观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数学学习观。
1、数学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结果的形成过程。
《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使得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标准》的这一理念强调了“过程”是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过程”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
(1)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组成部分,并对这些成分作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做进一步抽象化处理,从符号一直到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更为完善、合理的数学概念框架。在这样的过程中,客观的数学知识被赋予了学习者的智慧、情感,从而成为有生命力的、富有个性的数学知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成功的喜悦,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了应用意识及创新精神。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亲自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其三评价观的变化
1、评价观的内容由重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的并重,由重认知转向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
《大纲》中,测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基本手段是考试,测量的内容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能力”。从测量手段及测量内容两个方面来看,这种评价归根到底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是一种定量的评价,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责任和发展,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并未提及。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是说,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把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调查过程、探索过程、运用前提形成假设的过程与合作的过程、推理和计算的过程、使用技术手段的过程都纳入评价的视野,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把学生在过程中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